今天刷知乎的时候偶然间看到了这篇诗,当时就被诗中所包含的原始的力量与无比真挚的情感所震撼了,翻找评论区也没有发现这是谁的译本,真是可惜。(话说好长时间没更博客了hhh)
接下来先贴一下知乎上发现的译本:
我要怎样才能留住你?
我给你贫瘠的街道,绝望的落日,荒郊的月亮。
我给你一个长久凝望孤月之人的悲哀。
我给你我的祖先,我死去的人,那些活着的人
用铜像纪念的灵魂;
我的父亲的父亲死于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前线,
两颗子弹洞穿他的胸膛,
留着胡子,死去,被他的部下用牛皮包裹;
我母亲的祖父
——才刚刚24岁,在秘鲁率领三百人冲锋——
现如今都是骑着马消失的亡灵。
我给你我书中包含的所有洞察力,
我生命中的所有男子气概和幽默,
我给你一个从未有过信仰的人的忠诚(我给你一个无信者的忠诚)
我给你我仅存的核心
——不可由语言言说,不可和梦想交换,不可被时间、
欢乐与困厄的触碰的核心。
我给你在你出生之前、日落时见到的一朵黄玫瑰的记忆。
我给你关于你的诠释,你的理论以及关于你
真实而奇异的信息。
我给你我的孤独,我的黑暗,我饥饿的心;
我想要用无常、用危险、用失败贿赂你。
接下来我再贴出王永年的译本作为对比:
我要怎样才能留住你?
我给你瘦落的街道,绝望的落日,荒郊的月亮。
我给你一个久久地望着孤月的人的悲哀。
我给你我已死去的祖辈,
后人们用大理石祭奠的先魂:
我父亲的父亲,
阵亡于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边境,
两颗子弹射穿了他的胸膛,
死的时候蓄着胡子,
尸体被士兵们用牛皮裹起;
我母亲的祖父,
那年才二十四岁,
在秘鲁率领三百人冲锋,
如今都成了消失的马背上的亡魂。
我给你我的书中所能蕴含的一切悟力,
以及我生活中所能有的男子气概和幽默。
我给你一个从未有过信仰的人的忠诚。
我给你我设法保全的我自己的核心——
不营字造句,不和梦交易,
不被时间、欢乐和逆境触动的核心。
我给你早在你出生前多年的一个傍晚看到的一朵黄玫瑰的记忆。
我给你关于你生命的诠释,
关于你自己的理论,
你的真实而惊人的存在。
我给你我的寂寞、我的黑暗、我心的饥渴;
我试图用困惑、危险、失败来打动你。
我浅薄地认为知乎译本比王永年译本更加具有原始的,能够震慑人心的力量(本人对博尔赫斯文学作品的了解仅限于其著作永生者的片段哈,实在是过于浅薄了,请诸君原谅我的妄议):如“贫瘠”就比“瘦落”更加易于理解,或者说更加原始,摈弃了“瘦落”这种不常见词的矫揉造作感,结合后面的意向,使人能够在脑海中构建出月光笼罩下的破败无人的街道上,作者抬头凝视清冷月光的情景。
同样的,我认为知乎译本“现如今都是骑着马消失的亡灵” 相比王永年译本“如今都成了消失的马背上的亡魂” 而言,知乎译本更能体现出其在直面死亡的冲锋过程,强调其“骑着马消失”强调了死亡降临的突然与战斗的激烈,同时也体现了先祖的勇气。“亡灵”这一词也比“亡魂”这一词更“古”,像鲁迅先生的部分故事新编,给人以强烈的蛮荒感。
其实诗中最能打动我的,同时也是让很多人奉为圭臬的,是“我给你一个从未有过信仰的人的忠诚”这句话(也可译作 我给你一个无信者的忠诚 ,我个人认为这个翻译也很好,因为 无信者 是为基督宗教或伊斯兰教对无宗教或异教人士的称呼,结合了宗教的肃穆感,在本句中与主人公的无信结合,能很好的表达情感)。我想,在中国的话,其实很多人能体会到这一句的真意,一个无信者的忠诚啊!我们甚至将其只献给了主席,或者说革命事业!我想,点到这里,很多人已经理解其珍贵了。我再多说一句吧,周总理对其妻子曾经说过:“我一生都是个鉴定的唯物主义者,唯有你,我希望有来生”。说到这里,其实已经够了,其浪漫近乎溢出屏幕了。
由于中国是无神论国家,很多人,包括我,并不能很好的体会人对神的情感转移到同而为人的人的身上的感受。不过,想想一些极端分子在自杀式袭击之前所喊的“真主至大”吧,即使是无信者,也能感受出其对所信仰神明的敬重与忠诚。将其由虚无的形象,带入到有血有肉的人身上,这一转变可不是轻轻松松的。
以此,本人拙见,认为这可以解释本诗中为何作者反复使用“我给你”来表达自己强烈的情感。说的夸张点,简直是要把自己解剖后细细呈给所爱之人研究。套用前文中“人对神的情感转移到同而为人的人的身上”,其实不难理解,人在向神明告解,请求洗刷自身罪孽的时候又何不是如此呢?只不过,人向神的坦白是必定不会产生任何回答的,而作者向“人间的神明”这一番热切而又迫切的告解,有很大概率会俘获其心呢,毕竟,她也只是凡人。
最后,以在知乎上看见的一段话来结尾吧“这是我梦中的爱情,在现实中我甚至不敢去幻想其存在”。
若至